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、古琴大师李一凡为我校授课
2017年5月26日,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、古琴大师李一凡先生受聘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国学班古琴课教师,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课堂上,带领同学们深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和士人精神的载体——古琴的魅力。
课堂上,李一凡老师先从“乐”的古体字讲起,上古时期的“乐”是由“丝”和“木”组成,这也是古琴出现最早的考证。丝和木组成的琴,发出的悦耳声音不仅愉悦人的精神,更是在祭祀时与天对话的神秘语言。后来古人把琴排在“琴、棋、书、画”之首,可见文人雅士对古琴的喜爱之情。
从古琴最早出现的历史文化背景,再到后来琵琶、古筝、二胡等乐器的传入,以及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方交响乐的不同……李老师信手拈来,并不时抛出一个个问题,引得更多接触钢琴、小提琴、动漫等现代文化的同学们神游五千年,醉心不已。
“灯下读书、月下弹琴;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;高山流水遇知音……”随着李老师旁征博引深入解读关于琴的文化和诗句,中国古代士人的自由精神飞出书本,萦绕在同学们的心间。作为著名的斫琴师,李一凡老师还讲到了古琴的制作过程,同学们眼前的古琴,仿佛也有了生命和思想。
讲到尽兴之处,李一凡老师即兴抚琴《流水》一曲,低音浑厚优雅,高音清亮圆润,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、稳重、深远,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,虽然没有河南省艺术中心专场演奏时的金碧辉煌和如潮掌声,但李老师倾情投入的演奏感染着每一位同学。
宫商角徵羽、再加上少宫少商,对应金木水火土、以及文与武……讲过古琴的七弦音,李一凡老师又在黑板上随手写下工尺谱,手把手教同学们识谱,拨弦。国学班的同学们总是那样充满灵性,有同学很快在老师指导下,断断续续拨出第一句音律,大家恍然大悟,原来这就是一曲著名的《沧海一声笑》。
据悉,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坚守“着眼终身发展 为幸福人生奠基”的办学理念,在学生培养上不仅注重拓展国际视野,更侧重本土情怀兼备。目前学校专门设立了国学班,邀请知名专家每周开展国学诵读、书法、绘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,此次李一凡先生的古琴课加入国学班,更为传统文化的发扬注入新的活力。
最是“墨”香能致远——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绘心书画社成功举办画展
上一篇: | 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(东分)招生问答50条热点直击 |
下一篇: | 2017年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招生简章 |